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清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

  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
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

  万章上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第 27b 页)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注阙


  中原古注本由已溺之也比今本有也字取下文由
已饥之也为證则古注本为是

  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
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注但为身不得近于父故
不敢受妻子之养 (第 9a 页)
未免倚于一偏是亦所谓意必固我
也至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时中而已安得更有此四者
此所以为无之尽也

子畏于 匡章


孔颖达云孔子过匡匡人以兵遮而胁之从者惊怖故
设此言以强之云云孔子自比其身言已有文王之道
下文云云天若 (第 21b 页)
言扬子墨子公输子及 章子
等要不同于颜子曾子也
阙而勿论可矣世风之变非所云也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节

贤于尧舜程子以事功当之 …… (第 9a 页)
之教蔑君亲之伦其
为圣人之徒可无愧矣盖因其有是实而许之非悬赏
格以为招使人慕此美名竞以舌锋相助也 匡章
曰陈仲子章

于陵仲子字子终韩非讥其无益人国坚瓠类也此与 (第 19a 页)
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者也然则如驩者虽欲不恶不
可得也其绝之不与言皆至公至仁之心所发岂好为
高峻而已 匡章

高诱 (第 2a 页)
匡章
为孟子弟子不知何据 (第 2a 页)
  集曰行行刚彊之貌(郑氏注)四子天下之英才也于
侍侧之际其所形见皆其力分之所至夫子所乐
者乐得英才而教育之也子路刚彊有不得其死

之理故夫子因以戒之其后子路卒死于卫孔悝
之难(龟山杨氏晦庵朱氏 杨氏曰君子所谓得其死者非必考终命而后为得也死于义而
已若比干諌而死孔子谓之仁人是也子路为孔氏宰食焉而不避其难义也孔悝被劫而盟子路
往救之而不获亦可以死矣以孔子不为卫君言之亦可以无死矣然由之不得其死也亦志于仁
而已无恶也虽不足以成仁与夫求生以害仁者有间矣)


  又曰此 章子
乐下脱子曰二字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音扶中去声) (第 6a 页)
  集曰天下之善恶有若黑白之易明者众之好恶

固所同也然陈仲子之廉 匡章
之不孝众人之所
惑而君子之所必察也取于众而察于独善恶斯
无遁矣(南轩张氏)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 (第 13b 页)
守德问责善而为贼恩之大不孝莫大焉何以言 章子
非不孝也曰原其责善之心岂有恶意哉岂有不孝哉
但其后伤恩至此耳
颙问尧舜与人同孟子不亦自任之过乎曰储子 (第 15b 页)
 三位刚又以九居之以刚居刚过乎刚也过乎刚非

 干蛊之善故小有悔然意在干蛊故无大咎正如
 子
之责善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四位柔以柔居柔过乎柔也又不足以干蛊反能增
 益父之 (第 17b 页)

匡章
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
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
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
(第 15a 页)
闻目有见 (匡章
齐人也陈仲子齐一介之土穷/不苟求者是以绝粮而馁也螬虫也)
(李实有虫食之过半/言仲子目不能择也)孟子 …… (第 15a 页)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蹠
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
盗蹠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孟子问 匡章
仲/子岂能必使伯)
(夷之徒筑室树粟乃居食之邪抑亦/得盗蹠之徒使作也是殆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
身织 (第 15b 页)
妻辟纑以易之也 (匡章
曰恶人作之/何伤哉彼仲子身)
(自织屦妻缉纑以易食宅耳/缉绩其麻曰辟练麻曰纑)曰仲子齐之世家也
兄戴 (第 15b 页)
公都子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
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第 13a 页)
(匡章
齐人/也一国皆)
(称不孝问孟子何为与之游/又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
孝者五惰其四支 …… (第 13a 页)
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
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
有一于是 …… (第 13a 页)
(惰解不作极耳目之欲以陷罪戮及父母凡此五/者人所谓不孝之行 章子
岂有一事于是五不孝)
(中/也) (第 13b 页)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
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遇得也 (第 13b 页)
章子
子)
(父亲教相责以善不能相得父逐之也朋友切/磋乃当责善耳父子相责以善贼恩之大也)(第 13b 页)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
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夫 (第 13b 页)
章子/
岂不欲)
(身有夫妻之配子有母子之属哉但以身得罪于父不/得近父故出去其妻屏远其子终身不为妻子所养也) …… (第 13b 页)

章子
巳矣 (第 14a 页)
(章子
张设其心执持此屏出妻子之意以/为人得罪于父而不若是以自责罚是则)
(罪益大矣是 (第 14a 页)
章子
之行巳矣何为不可与言/章指言 (第 14a 页)
匡章
得罪出妻屏子上不得养下以责已众曰不孝其)
(实则否是以孟/子礼貌之也)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 (第 14a 页)
  希意导言谓之谄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孔子事君

尽礼而人以为谄疾固而人以为佞入太庙每事问
而人以为不知礼击磬于卫而人以为有心岂非所
谓圣贤逆曳方正倒植者哉夫谄则过简则不及孔
子行礼于君人以为谄孟子行礼于朝人以为简则
方是之时无道者不可行礼有道者不得行礼此所
以进退出入无所逃于过与不及之责也然观世俗
之说以尧舜为不德以周公为不仁智以 章子
为不
孝其不见是也非特孔子已 (第 10b 页)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
而众皆悦之是乡愿者人之所好也故曰乡人皆好
之未可也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故事成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是独行者人之恶也故曰乡人皆恶之
未可也方周之衰京人以叔段为仁沃人以桓叔为
君子齐人以陈仲子为廉以 匡章
为不孝然则乡人之 (第 17a 页)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

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知人则不失人知言则不失言孔子于程子则不失
人于孺子则不失言孟子于 章子
则不失人于王驩
则不失言然此中道也鄙夫问我则不必中道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 6a 页)
  天下之善恶有如黑白之易明者众之好恶固所同
也至于事若善而其情则有害事若不善而其情或
可取此众人之所惑而君子之所察也如孟子于仲
匡章
是已故众之好恶君子必察焉取于众而察 (第 11b 页)
  集注气化盛衰人事得失反复相寻窃谓气化盛人
事得则天下治气化衰人事失则天下乱是固然
矣然孟子此章答好辩之问而孟子之辩专为辟

杨墨而发则易乱为治全赖人事以补天道之不
足反气化之衰而至于盛也观尧禹之治水则以
人事而回气化武王周公诛纣伐奄孔子作春秋
则以人事而救衰失所以孟子亦于衰失之时辟
杨墨以回气化正人事也此正圣贤作用参天地
赞化育之功读此章当如此会集注之意

  陈仲子章

   匡章
以仲子为廉孟子谓齐之巨擘者许之也虽然 (第 4b 页)
以下贬之也伯夷盗蹠之筑树反问也此非君子
之心谓仲子之廉当如是尔 匡章
对以织屦辟纑
易之此则合君子之道然既以功易食为无害而
以母兄之食与室为不义何或纵母兄之得此食
物为不 (第 5a 页)
义而我受之母兄则为义矣况既是齐之
世禄则兄之得禄未为不义也仲子既于母兄之
物所从来推一层上看而于所易者不能推一层
上看是不能充其廉之类矣凡此皆是反说而爱

亲敬兄及君臣之义皆在其中使之就其所明充
其所暗则仲子之罪大 匡章
之惑解矣

  此章经注诸廉字当辨廉有分辨不苟取也此廉之
正义岂不诚廉士哉此廉字陈仲子不中礼之廉
(第 5b 页)
 而去故言后是也孔氏注时为大夫不知所据独先
 仲氏谓从大夫后与为大夫后不同不问在位不在
 位即陈恒弑君 章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明明在哀
 公十四年夫子去位之后亦不是为大夫后盖从者
 随也与为字迥别随大夫解作做大 (第 4a 页)
  仪礼燕礼为君燕卿大夫之礼公坐取大夫所酳觯
兴以酬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宾升成
(升成拜复再拜稽首也)

  子畏于 匡章

  阳虎曾暴于匡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卫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
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 (第 36b 页)
  左传定公十五年邾隐公来朝(邾子益)子贡观焉邾子
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玉朝者之贽)子贡曰以
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
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不合法度)心已亡矣嘉事
不体何以能久(嘉事朝礼)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
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为此年公薨哀七年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
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
者也

  子畏于 匡章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第 4b 页)
闻孟子刍牧之诘自知其罪孟
子至齐为宣王诵之王曰寡人之罪也蚔蛙为士师孟
子勉其尽职齐饥孟子请发棠通国称 匡章
不孝孟子
独与之游又礼貌之陈仲子有廉士之称孟子曰仲子 (第 23b 页)